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代魏成蜀最新章节列表 » 第435章 赴辽东追杀司马,文昭王抉择难下 (2/2)

第435章 赴辽东追杀司马,文昭王抉择难下 (2/2)

文/一杯清茶苦咖啡
三国之代魏成蜀 | 本章字数:631.52万字 | | 三国之代魏成蜀txt下载 | 三国之代魏成蜀手机阅读

此役,英骑团将士死伤三千多人,吴宏战死,唐咨负伤。

余下三千余兵士,在团副将的带领下浴血奋战,苦苦抵挡,知道马良大军主力赶到时,才被救下。

马良安排了随军郎中为唐咨疗伤,使人将唐咨和受伤的士兵送到后营修养,接着是游击将军董奎左翼军为前部,继续追击敌军。

司马懿大军这是已经撤退到了虚无山一带。

马良大军追击到了虚无山,便不敢再进一步。

马良对这一带可是不熟悉,故不敢再进一步。文武学院曾经讲过,辽东虚无山非一般地境。若是有兵在那里,千万不要前去试探。那里可是一夫把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形。

在虚无山前,马良使队伍安扎下营盘,守在了敌人出入的山口。

两日后,汉淳王刘瑾因五十万大军来到山前。

在中军大帐中,马良向刘瑾汇报了一路上的情况。

刘瑾笑着说道:“敌军退守虚无山,乃是困兽犹斗而已!汝等只管安排麾下士兵小心提防那山中的动静。若是有风吹草动的,马上汇报。”

中军大仗中,全部是骁骑将军以上的将领。

正当中端坐的正是北部边防军大元帅、淳王刘瑾。

其下垂手坐着的是车骑将军张绣,接下来便是关平、典满、许仪,在下来便是两大都护使徐漠、薛立。其他人都是站在两侧,并没有座位。

这些人中却没有发现徐州都护使董渊。

这董渊到哪里去了呢?

原来,在淳王攻下魏都之后,董渊便接受了淳王的命令,带着本部兵马十余万大军,从临淄出发,穿越大海,直奔辽西。

第一次出海,海上的浪头激起了很高,使得他们的船只行进十分艰难,更有不少士兵在船边上被掀入海中,而大多数士兵在河上行船时没有什么感觉,到了这里却是晕船晕得厉害。

董渊拿着那张太上皇给的地图,在船室内观看着,不是盯着罗盘观察着方向,然后与身边的夏侯霸、周伟等人商议着。

靠着海边,无数大船乘风破浪行驶着,使得刚刚从战乱中安定下来的人们再次赶到惊慌。幸亏董渊使人在这些地方发放了榜文,不然,这些百姓们的动荡将会是刚刚平静的社会再次造成混乱。

经过月余的航行,董渊终于带着麾下大军在长兴岛登陆。

在岛上短暂休息之后,大军再次登船。

经过不到一天的时间,他们到达了辽东郡的长丰县。

忽然又十余万的大军在海边登陆,当地的土著民们全都躲进了自己的家中。

早已料到了这些事情的发生,董渊使人将当初刘骞在辽东时的旗帜打了出来。

那个旗帜乃是勇安亭侯的旗帜。

据说,刘骞带兵离开辽东的时候,葛坡和赵家庄的百姓组成的勇安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小城。这个小城始终悬挂勇安亭侯的旗帜,这是辽东各地广为流传的一个佳话。

董渊带着兵马直逼魏文昭王曹丕所在的城池——右北平。

十万名大军突然兵临城下,将一个文昭王吓得半死。

司马懿引兵二十万前去救援曹昂,曹丕留在右北平的兵马不过十余万,可战将领却也有不少。

但是对这突如其来的汉朝大军,他还是真的毛了!

就连那些将领中也出现了一些投降派,可见投降派并不是那些文职官员的专利。有些怕死的将领也是投降派中的顽固者,他们或许比那些文职官员更加怕死。

曹丕看着身前这数十名将军,竟然有超过了一半的人建议投降;而且所有的文臣都说大势已去,当识时务!

曹丕左右为难,到底该何去何从?到底是否一战?-- by:da50s2x|10180|1962628 -->

(快捷键 ←) 上一页:第434章 吕星邀战三大将,终败魏国复中原(2/2)章节列表(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