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平安传最新章节列表 » 第二百九十五章 诏见 (2/2)

第二百九十五章 诏见 (2/2)

文/西风紧
平安传 | 本章字数:683.11万字 | | 平安传txt下载 | 平安传手机阅读
县汪昱的事儿。所以张辅私自对于谦有e好感难说,但张辅是绝不会在这种shihou做落井下石之事的……

一则,于谦被俘、至少在短时之内他是栽了,情况再好也对仕途十分不利,他以前搞e事、之后也难以再有weixie,这个shihou再对付他意义不大;二则,做到英国公这个地位的人,是十分看重长远的,他绝不会轻易用出一些看起来不识大体有损名誉的手段来;最后,英国公确实对于谦在军事上的看法很赞同,他不想为了一些内部的过节、而影响大局。所以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以后万一还有机会见面,大家也好想见不是,朝里不是还有杨士奇么?

英国公亲口求情,那是相当有用的。朱瞻基也是个十分果断的君主,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听罢当场就表态道:“英国公言之有理,于侍郎对朝廷还是有很大功劳的。”

张辅便道:“老臣说了这两件事,便可回答皇上方才的垂问了。于侍郎虽然出事了,武阳侯足可暂时应付湖广事;待我京营大军调往武昌府,兵部便可直接从中协调湖广兵马……不过湖广正值多事之秋,朝廷要保留巡抚行辕,老臣举荐礼部胡侍郎改任兵部。”

“胡滢?”朱瞻基随口问了一句。

张辅拜道:“回皇上的话,正是他。”

那胡滢在永乐帝时长期干的差事就是查建文帝的下落,这个人有e军事才能?朱瞻基略微一琢磨,没听说过胡滢能干这行,不过英国公的意思恐怕也不是叫胡滢去对兵马指手画脚的。

这时朱瞻基也bai过来:张辅虽在兵事上很有眼光,但让他来举荐一个有军事才能的文官,本就不太靠谱,因为功臣集团和文官本就不是一路的。

朱瞻基到了扬州亲临战争前线却大部分shijian都待在行辕里不出门,但是他对底下的玄虚是qingchu得很。两边的人为了个小小的知县汪昱弄出一些事来长期没解决,其中关节朱瞻基也很了解;可是,这不就是他想要的局面吗?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几千个县,太大了,要统治不是很ongyi的,有些势力不能铁板一块。

在永乐帝当政时期,还未掌权的朱瞻基就看到了培植宦官的路子,可惜宦官因为才能有限、很多人字都不识,要形成一股有实力的势力尚需shijian,朱瞻基觉得恐怕要等到ziji儿子才能完成布局了。就目前的状况,他只能布这样的局面:以武臣勋贵制衡文官;文官掌国家大政之权,再扶持内阁中几个人,“三杨”大臣是可以委以国器大任的贤能,从而渐渐形成阁臣三权分庭的形势。

朱瞻基这般构思,岂能遂了文官的意,拿成国公动刀?但是时局有变,战争频发,武臣的地位因为又重要了,朱瞻基也得掌握此中轻重,他也不愿意给武将太重的权。

他头脑清晰,很快就判断出了大事中的利弊,湖广不能让武阳侯一个人就掌握军政大权……在眼下难寻合适文臣人选的关头,事情也不好拖延,选胡滢倒也不算不好:身份上六部侍郎的级别正好,胡滢对建文一党了解不少,让他去湖广虽然无法配合薛禄,但可以和锦衣卫陆佥事配合。

还有yidian,当年永乐帝薨于北征途中,胡滢是想加入那个稳定权力交接的圈子的,可惜被人家排斥在外了。这或许也是张辅看中了胡滢的原因之一?

在朱瞻基心里有了决定之后,又回头一想,只觉英国公张辅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老臣。

(快捷键 ←) 上一页:第二百九十四章 规矩(2/2)章节列表(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