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高科技军阀最新章节列表 » (一百三十七)历史的拐点 (2/3)

(一百三十七)历史的拐点 (2/3)

文/银刀驸马
高科技军阀 | 本章字数:1477.28万字 | | 高科技军阀txt下载 | 高科技军阀手机阅读
的次数逐渐增多(白天轰炸巴黎基本上是找死),但除了月明之夜外,德军轰炸的准确xing几乎等于零。夜晚的巴黎实行灯火管制,不但没有一丝灯光,而且遍布着高she炮,德军的飞机只能在高空投弹,因而对无法准确的攻击目标。而在德军飞机来到之前,法国人卓有成效的警报系统也使每个人都有了充分的准备。

为了保卫巴黎,lang漫的法国人煞费苦心的依着流动着的塞纳河的轮廓,在马恩河环形地带的两岸,建造了一个模拟巴黎的城市,用以欺骗德国飞行员。这座假城市甚至被加上了明显的界标,以便于德军飞机的驾驶员易于识别。但看上去德国人并没有上当受骗太长时间。

“不象是炸弹。”黄兴摇了摇头,说道,“炸弹的碎片没有这么厚,这应该是炮弹的弹壳碎片。”

“可德国人的炮打不了这么远啊,先生。”一位留学生说道,“德军阵地离巴黎最近的地方差不多也有六十五英里,现在的大炮,最远的she程也不会超过二十英里,怎么可能打到巴黎呢?”

这位留学生话音刚落,远处的另一条街上再次传来震耳yu聋的爆炸声,升腾起的火光映红了站在街上的人们那一张张惊惧的脸。

“德国人的科技一向厉害,也许nong出了更厉害的大炮也说不定。”黄兴想起了那位在美国巧遇的年轻将军自己设计的重型火炮,一时间不由得有些恍惚,“这高科技的力量,的确是令人难以想象啊!”

正象黄兴所估计的那样,为了能够轰到巴黎,德国的科学家们已经成功研制了三en大炮都有七十五英里she程——这恰恰就是从巴黎到置放大炮的所在地圣戈班森林的距离!

刚才爆炸所产生的可怕破坏,就是这些被称为“巴黎大炮”的钢铁怪物造成的。

为了能打到巴黎,克虏伯的军械工人制造了到现在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火炮——“巴黎大炮”。这种大炮的炮口直径8.26英寸(210毫米),炮筒差不多有十二层大楼那么高—尺(34米)。由于这么长的炮筒是不能支撑它的自重的——不论德国人的钢材的刚xing多么好,在近炮口处炮筒无可避免地会出现下垂。德国人采用悬臂支架支撑炮筒,克服了这个问题。同时,德国人还设计了可以沿着铁路轨道滚动的有轮缘的车轮,让“巴黎大炮”具有了一定的机动黎大炮”总重达375吨,大炮本身就有180吨重。炮筒按固定的50度的角度升高,而she程的增加或减少则由改变黑se火yao的数量来调节。巨大的铁路旋车盘可使炮架和大炮作水平面的旋转以改变方向。“巴黎大炮”的炮弹重为276磅(126公斤),是由堆到差不多英尺高的430磅火yao发she的。炮弹以每秒钟五千五百英尺的初速飞向二十多英里高的上空,然后在高高的同温层中几乎没有什么阻力地猛冲,借助地心引力向巴黎作弧形下坠,至于会落到巴黎城里的哪个地方,就只有上帝知道了。

现在的黄兴并不知道刚才被摧毁的自己住过的旅馆,正是“巴黎大炮”的杰作。黄兴也并不知道,正是巴黎大炮使他凭借多年的战场本能,感觉到了危险,才没有成为德国人炮弹下的亡魂,也免于了被德国人俘虏的命运。

黄兴看了看火光升起的地方,果断的说道,“我们走吧!马上离开巴黎!”

1917年11月12日,德军攻陷巴黎。

法国首都巴黎的失陷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协约国集团的士气一落千丈,世界各国的军事观察家们全都震惊不已,而最感到惊骇的,则是刚刚参战不久的中国皇帝袁世凯了。

北京,藕斋。

此时在这间雅致的建筑里,御前军事会议正在紧张的召开着。

“巴黎陷于德军之手,法军士气大沮,法国政fu很可能单方面同德国寻求和解。”国务大臣徐世昌忧心忡忡的说道,“我看这一次nong不好协约国要败在德国手中了。”

“是啊!德军如此能战,英法美三国皆非其敌手,我看我们不如及早chou身为上。”武义亲王黎元洪也跟着说道。

“现在还不到咱们chou身的时候。”参谋总长蔡锷摇了摇头,说道,“巴黎一城之失,不足以左右整个战局,法军虽败,但英美军及我军主力仍在,德军陆上的优势目前仍不明朗。且德军海战未能决胜,无法打破英国海军的海上封锁,其陆军虽进占巴黎,对整个战局并无太大补益。”

“松坡此言差矣,日德兰一役,英国海军损失极重,德国海军已获大胜,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怎么能说未能决胜呢?”黎元洪说道,“这海战的结果就摆在那里,可不是咱们一厢情愿说谁是胜利者的事啊!”

听了黎元洪的话,杨朔铭不由得在心里暗笑了起来。

在现在的时空,历史的进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之所以会这样,应该是他这只xiaoxiao的蝴蝶——确切的说是一只xiaoxiao的黑暗蝙蝠——努力扇动翅膀的结果。

为了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让中国得到更多的发展时间,杨朔铭处心积虑的运用他能够利用的所有手段,他的行动虽然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却真正的改变了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的转折点——日德兰大海战的结果,已然和原来的历史出现了巨大的偏差。

在好斗的舍尔海军上将被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任命为德国公海舰队总司令。舍尔对于英国对德国发动的“饥饿封锁

(快捷键 ←) 上一页:(一百三十六)风云渐涌(2/3)章节列表下一页:(一百三十八)二百万吨钢铁的对撞(2/3)(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