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高科技军阀最新章节列表 » (三百三十六)“害河”实为“利河” (2/3)

(三百三十六)“害河”实为“利河” (2/3)

文/银刀驸马
高科技军阀 | 本章字数:1477.28万字 | | 高科技军阀txt下载 | 高科技军阀手机阅读
定施fe量、灌溉次数和每次水量。因为一定土壤和气候存在一种优的各种措施的配合方案。在合理使用水资源里,要首先满足生活用水,其次工业用水,然后是用量多的农业用水。”

“还有,平原区域内要有一个经济合理的动力网计划。这要根据地区内计划中的工业布置、城乡用电和农田灌排o水等动力的要求作出。另外,平原需要一个ja通网的规划。整个黄淮海地区需要形成一个联合铁路、。其中水运又要和有关的其他水利措施统一规划。”赫千里点了点头,“总之,黄淮海平原的开发利用,在筹划防治平原洪、涝、旱、碱灾害的同时,必须兼顾各种经济因素,从整体的经济效益出发,进行统筹规划。”

“还有这防洪和治河的策略,”苏芳说道,“黄河下游自郑州起就是三角洲地貌,其干流和各流派在沿路向下游和随时演变中,都是坡降逐渐减平,水流逐渐减少,河口逐渐延伸的。兼以渤海湾内海流微弱,能带走出口的泥沙很少,种种原因都使黄河下游沿程必然淤高。古今中外任何治河方法,如束水攻沙、宽河守堤、淤滩刷槽、集流冲沙等,都不可能使河槽自动维持不淤。这些yu使泥沙长期全部下排的设想是不成立的。当采用多道分流出海之法。”

“多道分流出海之法?”赫千里扶了扶眼镜,问道。

“你看这里,杨瀚之也提到了。”苏芳指着手中的文件说道,“黄河既已淤高,分流排沙乃据建瓴之势,能自动刷深河槽。于是增加排洪能力,分流以后再毋须加高堤身。早年国人惧怕洪水,就近又无砖石,不敢筑坝分流。今天用钢筋un凝土和板桩筑闸,自能有把握地节制水沙分流。尽可打开大堤左右20几道口en设闸分流,循着自古遗留下来的排水道,沿程淤灌黄淮海平原。这些排水道里并无房屋庄稼,分流不会造成淹没损失。且分流不仅在汛期疏水分洪,枯水期也要分流,以轮流淤灌农田,并维持航道。流路应采取复式断面,要固定住两岸滩槽边坡。每次放水要从口en控制住一定的水沙流率,务使淹没两边滩地20多厘米深。这样会使浑流淤滩,清流回注刷槽。若水不足没滩,则闭闸停放。这样会使水沙远送,毋须掏挖流路。”

“杨瀚之所言极是,因为三角洲上土地迫需水沙淤灌,细泥施fe,粗沙打底以利排水。平原上又有3000多万亩沙荒地和浅洼地,需大量粗细泥沙淤灌。一旦分流,人们便知黄河水小沙少,不够淤灌,水土保持为了上中游合理利用土地,以维持农牧业,完全必要。”张含英说道。

“这个依理逐步推论出来的‘治黄’方略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对于下游治河,分流淤灌,泥沙尚嫌不够,根本不需要;而且保持的水土位于上中游,计算成效的地点是在下游,沿程几百公里清流也会变浑,不可能奏效。所以说传统治河办法里的所谓的‘上拦’治河是不现实的。”苏芳说道,“因此,在黄河下游,分流之后,河槽得以自动淘深,挟沙水流淤灌两岸农田,并改造沙荒洼地,兼济航运。只要认识到黄河‘上拦下排’方案的不合理,黄淮海平原就能得享其余沥,毋须北调江水;分流刷深河槽后,足够排泄洪流,再不需要加高堤身,于是河患乃治。惟有‘治黄’有成,进而‘治淮’‘治海’,得保证。‘治淮’要在支流上修筑一些水库拦洪,并引丹江水增加枯流,整治河身。‘治海’除拦蓄山区洪水外,还要把平原上形成的暴雨洪水分疏出海。”苏芳说着,声音里有压抑不住的兴奋。

“杨瀚之所言之水土保持根治黄河的设想其实并不是什么鲜事,这种提法很早便开始在国内流传,迄今国人尚未醒悟,贻误‘治黄’逾半个世纪之久,可谓惨痛啊。”赫千里听了大家的讨论,不由得深深叹息了起来。

“杨瀚之在这里还说,黄河乃是全世界优的‘利河’,今人把它看作‘害河’,实为我国水利学界的耻辱。黄河水少沙多,历史上南北漫流形成205万平方公里的黄淮海平原,为全球大之三角洲。两堤经逐步加高成为悬河,却提供了一条自流淤灌的总干渠,足以解除华北平原当今的缺水缺fe,并恢复南北大运河。应分送水沙入南北现存各支流。如大运河、马颊河、徒骇河、贾鲁河、涡河等,再从而淤灌田地,并改良3000万亩沙荒地。各分流闸槛要低设,以刷深河槽,增加过洪能力,于是河治。大堤不再须加高,改成高速公路。黄淮海平原得以整体开发,可增加支持半亿人口。”赫千里看着手中的文件,苦笑了一声,“真是石破天惊之语啊。”

“不错,现在总结起来,增辟一地区的水资源以抗旱只有三类方法,黄淮海平原也不例外:一,上游植树种草,以涵养水源;二,山区修水库,三角洲地区分流灌溉,平原拦截地面流回灌地下,以减少入海径流;三,汛前un灌预降地下水位,以容纳暴雨的入渗水量,减少无效的地面蒸发。”苏芳说道,“所谓的‘不破不立’,只有认识到“拦排放”治黄策的错误所在,认识到在三角洲上单凭井灌,不借大河淤灌,则盐碱终将加甚,可能推论出用黄河水分流淤灌黄淮海平原是唯一可行的策略。我建议就采取下列措施,有计划地将其陆续实现。”苏芳说道。

“老苏给大家念念吧。”赫千里说道。

苏芳将刚讨论整理的结果取了出来,大声的念了起来:

(快捷键 ←) 上一页:(三百三十五)“理黄”一策(2/3)章节列表下一页:(三百三十七)“三羽乌”温泉会议(2/3)(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