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校园小说 » 凰涅天下最新章节列表 » 第396章 两议分化 (2/2)

第396章 两议分化 (2/2)

文/君朝西
凰涅天下 | 本章字数:1101.37万字 | | 凰涅天下txt下载 | 凰涅天下手机阅读
,弹劾成功的御史最终也不会有好下场。

再者,台、谏的职责本就有交叠,而御史台不愿意跟在谏院的屁.股后面弹劾同一件事。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建炎朝的台谏制度与以前大不一样。

御史台和谏院最初各有分工,“谏官掌献替,以正人主;御史掌纠察,以绳百僚”,但到了宋代,台谏的区分已经不十分明显,分定台谏职责为:“谏官职在拾遗补阙,凡朝政阙失,悉许论奏,则自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任非其人,事有失当,皆得课正。台官职在绳愆纠缪,凡官司稽违,悉许弹纠,则自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不循法守,有罪当劾,皆得纠正。”两者的职能多有交叠。但从根本而言,都是天子的耳目,掌纠百官,使宰辅不能蒙蔽圣聪。

而朝廷在官制上对御史也颇为优荣,任职御史是晋身宰执的终南捷径,若能弹劾得一名宰辅黯然而退,当即便能名扬天下,而有了名声,就是日后入两府的根基;故而得选进入御史台,在官场中是人人称羡的际遇,也是御史们傲视同侪、敢于直面宰辅重臣的底气所在。但是,因为“异论相搅”的祖宗法度,以及任免权都掌于天子之手而不经两府,这使御史台包括谏院在内都不可避免地成了派系斗争中捅向政敌的刀子,如神宗、哲宗两朝时的新旧两党相争,道宗朝时的蔡京、王黼、童贯之间的派系斗争……使台谏渐渐失去了“绳愆纠谬”的本意。

建炎立朝,御史台由赵鼎掌宪后,遵照名可秀之意正本清源,回到设立御史的“纠绳不法”的意义上来,并将职责重心转移到对京城和地方官员的肃贪和检法上,着重纠察官员贪污、枉法之事,以及对地方刑狱的督察,而且不提倡风闻奏事,要求纠弹必有实证,以业绩定功,而不以弹劾大臣的名声定功。又在三省改制时,重新划分台谏职能,分定为:谏议院以谏诤天子过失和谏议朝政阙失为主,御史台则以监察官员为主,双方各有侧重,当然也有交叠的地方——从法纪监察这个职能而言,重叠也是必要的。

由于台谏职能的各有侧重以及对台谏官员任职和考课的不同规定,导致了两者行事的差别:谏官重名,御史重绩。所以,谏官纠弹重过程而不重结果,但御史则更重视纠弹的成功率。

对御史台的御史们来说,与其弹劾卫希颜和名可秀结侣乱礼法纲纪,还不如针对其丁忧奏章,此谓之对事不对人,既尽了御史纠弹的职责,又不虑后果。御史台自中丞向子諲而下,都盘算得精明。

而赵构的意志对台谏的影响已经不如以前的大宋天子。因为建炎朝确立了严谨的台谏罢免制度和程序:谏议院的谏官是终身制,除非个人有重大违纪事项,否则不因谏诤而去职,不以天子憎恶而去职;御史虽然不是终身制,但对御史的罢免事由列了详细的条款,并须由学士知制诰起诏、门下省审议通过,若天子提出的理由不合罢免条款,学士知制诰有权拒绝起诏,门下省也有封驳权。

这种任免制度使得台谏们并不以天子意志为行事准绳,因为天子的喜欢不能代替谏官的名声,也不能成为御史的业绩;天子的厌恶也无法让谏官和御史去职——当然会有影响,但还不足以成为台谏们行事的宗旨。

御史台的这种表现当然让赵构很恼怒,他期望的是御史和谏官合力弹劾卫希颜与名可秀结侣败坏礼法纲纪,而不是让御史们去纠弹卫希颜奏请的丁忧三年不合制——这让赵构气得要吐血,如果“不合制”,他怎么借机拿回兵权?但御史们眼明心亮,不打算掺合到皇帝和国师枢密使的权利争斗中,这是两府宰辅们操心的事,御史掺合做甚?

这种景况下朝臣们也闹哄哄地分成了两派,一派争吵着谏官的弹劾,一派争吵着丁忧及丧礼之制。

而在士林清议和京城百姓的热论中,关于苏澹文章的争论,以及卫希颜该服哪种丧礼的争论,已经如蜩如螗,如沸如羹了。

作者有话要说:在引导舆论上,也要用到兵法呀~~

(快捷键 ←) 上一页:396丁忧之议(2/2)章节列表(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