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元末大神棍最新章节列表 » 第三章 天下大势 (1/2)

第三章 天下大势 (1/2)

文/教皇殿下
重生元末大神棍 | 本章字数:57.83万字 | | 重生元末大神棍txt下载 | 重生元末大神棍手机阅读

第三章天下大势

自从周岁生日那天开口说话以后,张太极就说话的机会就多了起来。一有时间就缠着张百里问东问西,当然问题也不能过于成熟,只能旁敲侧击用儿童天真的口吻来问自己想知道的信息,这样就很费时间,前前后后大概用了一年多才对现在的时局有基本的了解。

好在张太极虚岁才三岁,也不能做什么具体的事情,只能根据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在心里规划着未来。

张百里也很喜欢给自己的儿子讲一些事情,毕竟他也是饱读诗书,考过功名的。对自己寒窗苦读十几年却不能出人头地,沦落到操持商贾之事很是牢骚满腹.......(古代商人地位没有读书人高)!言谈中颇有对时局不满。好不容易能有个倾诉对象,也不管张太极是否听的懂,巴拉巴拉说一大堆....他心里以为张太极听不懂。其实张太极是听得懂的。而且比他知道还要多的多、!!

通过张百里的讲述中张太极了解他现在所在的是时空是中国历史上的元朝元顺帝时期。元朝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半封建半奴隶制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疆域广阔的王朝,也是首次征服全华夏地区的征服王朝。作为征服者可以说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征服的面积之广大前无古人;作为统治者蒙古人对华夏统治前后不过百年比起后世满清统治华夏将近三百年是大大不如。元王朝除了政权更迭杂乱无章内斗频仍这个大毛病之外,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初期的统治者只知马上得天下,不知下马治天下,到后期的那些帝王更是马上马下都摸不着边,还人为地划分了等级制度,民族矛盾难以调和。因此元王朝的统治从一开始就已经问题不断、起义不断.......

现在是至元三年,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元顺帝是元王朝统治全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元朝末期,贪污剥削愈来愈严重。政府卖官鬻爵,贿赂公行。官吏敛括的花样无奇不有。“所属始参曰拜见钱,无事白要曰撒花钱,逢节曰追节钱,生辰曰生日钱,管事而索曰常例钱,送迎曰人情钱,勾追曰赍发钱,论诉曰公事钱。觅得钱多曰得手,除得州美曰好地分,补得职近曰好窠窟”,甚至连肃政廉访官吏也是“所至州县,各带库子检钞称银,殆同市道”。到了元顺帝(元惠宗)时,一切腐败现象达到极点,蒙古贵族和喇嘛僧的跋扈,官吏的贪污,地主豪强的专横,与日俱增。

以元顺帝为首的蒙古皇室,也是“丑声秽行,著闻于外”。元朝的统治已经走上了崩溃的道路。和残酷的贪污剥削平行,又接连出现严重的天灾....……接下来就会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展开轰轰烈烈起义来推翻元朝的统治。

张太极大概的记得,这些起义持续了很多年才成功。自己的年龄太小,历史会不会按照原来走向发展也是大问题。以后的道路怎么走,需要认真考虑,是参加起义逐鹿中原;还是经商贸易富甲天下,又或是坐看风云置身事外这条是肯定不行.....那样也太对不起上天给自己重生的机会。总之就是不能虚度此生就对了。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嘛!……如果说人家穿越了都是当皇帝,最起码的也是封王拜侯的权倾天下.......张太极觉得应该尽人事听天命,顺其自然就好。张太极是重生了没错,但是也没有捡到什么戒指,里边蹦出来一个白胡子老头,逼着自己学逆天的功法……!更没有透视眼、读心术什么的异能、超能力的。……嗯……至少目前是没有……。

如果多了几百年的见识就一定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肯定是想多了!要知道历史都充满了偶然的和不确定性的~~不要小看了天下英雄!古人的智慧说起来可不比张太极这个重生者差。

韩家世居胶州是本地大户。张家也曾是豪门望族,本是济南历城人济南公张荣的后人,搬到胶州已有三代期间没出过大才,张百里年少时也算有才。只可惜身不逢时!当朝权臣伯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狭隘民族主义者”他终止科举考试,将官学全部停止。不准汉人南人学习蒙古及色目文字(元王朝规定,地方及中央各级主要官员必须通晓蒙古文字,如今剥夺了汉人女真人契丹人南人学习蒙古及色目文字的权利,也就完全剥夺了他们进入仕途的机会)据说伯颜还曾经异想天开,认为天下汉人南人太多,因此要杀尽张、王、刘、李、赵五姓才得清静。这个极具屠城时代“光荣传统”的主意如此残酷,不但遭到元顺帝的否决,就连蒙古色目贵族都一律坚决反对,伯颜才不得不作罢。张百里一个汉人要想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如同唐、宋时期一样“十年寒窗无人问,金榜题名天下知。”简直是痴人说梦.....

胶州是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期新设置的州,下辖胶西(今胶州市)、即墨、高密三个县,胶州的治所设在胶西县。

韩家在胶西有很多产业,有药店、粮铺、客栈、田庄等。韩家起家却并不是靠的这些产业,韩家真正发迹是靠海运贸易。

曾经辉煌的宋代板桥镇,经过金代百余年进入元代后,虽然没有了官方的市舶司、榷场,但仍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民间海上贸易口岸。不仅大量的“南货”在这里中转销售,还吸引许多来自高丽和日本的民间商船到这里贸易。

元代称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为舶商,称在海上航行的商船为舶船。

(快捷键 ←) 上一章:第二章 开口说话章节列表下一页:第四章 居家琐事(1/2)(快捷键 →)